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洪山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简报(第六期)

作者: 来自: 时间:2021-12-24
  

政协委员踊跃建言洪山经济社会发展

  ——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委员联组座谈

  12月16日下午,出席洪山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部分政协委员与区委、区政府领导开展联组座谈。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严中兴,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杜银川,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李田等领导到会听取委员的发言。区属相关14个委办局负责人到会听取了委员的意见建议。九届区政协主席王兰英,区政协党组书记刘劲松,九届区政协副主席周志喜、窦梅、季小俊、钱胜利,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燕来宾、李运玲、曹燕,区政协党组成员谢卫东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副主席季小俊主持。

                                                       

  18位委员聚焦大学之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基层社会治理等问题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严中兴区长对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一一回应,并就抓好落实提出了具体要求。

                                                      

  许  林委员:建议借助武汉市正大力建设“湿地花城”的契机,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美丽洪山。一是洪山区高校云集,充分利用农林类高校、科研院所的花卉品种技术方面的科技力量,推动美丽洪山建设。二是促进特色花卉品种在园林绿化中的推广应用,做到“一园一花”,建设有特色的花卉花园。三是加强社区花园、口袋花园的建设,借鉴上海、香港等地的经验,让民众共同参与、共同交流、亲身实践,提高市民参与度,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夏会勇委员:建议调整洪山区农业职能部门。洪山区的农业有很多令人羡慕的资源和优势,但政府涉农部门越变越小,职能越来越弱,建议区委、区政府重视洪山区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将新成立的洪山区乡村振兴局与洪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的农业科进行整合,以加强洪山区政府的农业职能部门的力量。由洪山区乡村振兴局对外与上级农业职能部门对接,争取相关农业政策,助力我区农业发展,对内管理区内农业事务,积极协调辖区内农业院校与涉农企业的沟通。

                                                     

  罗年学委员:对大学之城建设、北港园区的二次改造、城市安全等提出建议。一是从“选、孵、留”全流程上下功夫,借鉴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的经验,对遴选出的优质孵化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式管理,不仅让项目孵化在洪山,更要让项目壮大后能留在洪山,可考虑将青菱生态科技新城作为企业孵化地。二是北港园区面积不大,产业面较为分散,建议聚焦产业面,把北港工业园重点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的主城区园区。三是关注风险灾害预警、主城区老旧管网等城市运行安全问题。

                                                     

  贾丽慧委员:针对区校融合,建议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互动的大学生实习就业信息平台,既促进大学生留汉,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满足区内企业单位用人需求,也可以满足高校疫情后就近实习实训的需要。

                                                     

  车  民委员:对“全域创新提能、产业转型提升”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提前将能耗双控作为政府管理功能,建立直属区委管辖的管理机关,从研究政策、研究现状、编制洪山区能耗水平地图(即相关各领域和单位的能耗现状调查)和区级双控预案等,同时跟踪用能指标市场化交易的发展,以应对双控未来的发展。二是建议区政府关注碳排放经济,尽可能通过碳排放在交易市场获得收益,帮助有关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获得碳减排项目(如参与CDM机制)和技术,为洪山区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雷开果委员:建议一是协同区商务局打造楼宇经济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采集、存储和分析,增加配套产业服务功能,满足楼宇园区和产业招商供需数据统一汇总和应用,形成一楼一策一解决方案,实现精准的楼宇与产业信息配对和商务对接,引导并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创新智能化产业链平台云集。二是搭建楼宇经济产业联盟,逐步完善平台各项服务,结合楼宇经济大数据服务平台的运用,整合资源共同解决困难和问题。

                                                    

  万军梅委员:针对加强区校多维度融合,提升高职院校在大学之城建设中的贡献力提出建议。一是构建区校合作的职教行业指导体系,组建区校合作的职业教育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在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实施“三区”联动,建立“区校联姻”。通过园区与校区结同盟,社区与学校结对子,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解决部分就业结构性矛盾。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各行业协会等要鼓励支持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和能动作用。通过合作机制的规范运行,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建立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的“区校联姻”合作机制和运行模式。支持园区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激励补偿机制,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三是采用共建共享模式解决生均占地不足问题。由学校托管或帮扶共建土地资源相对富足但招生困难导致资源闲置的兄弟院校。

                                                    

  陈明芳委员:聚焦“把高校资源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构建‘小小外交官’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建议一是设立专项经费。进一步挖掘洪山的历史和文化,编写《我把洪山讲给你听》教材,为洪山特色教育研发优质校本课程。二是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借助专家力量,举办培训班,提高教师用外语传授中华文化、洪山文化的能力。三是以创新模式搭建共享平台。依托高校联谊会,打造网络平台,展示教学成果,供我区中小学师生学习,树立用外语讲述中华文化、洪山文化的特色教育品牌,助力高质量大学之城建设。四是搭建“小小外交官”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推动“小小外交官”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

                                                    

  鲁艳芳委员:提出关于进一步发展完善洪山区中医药服务的建议。一是建设区级三甲中医综合医院,中西医优势互补,在疾病治疗,康复及治未病中发挥中医优势,全面满足民众需求。二是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建设中的实训中心为基地,构建区域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主体。加强对辖区中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轮训,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唐小雄委员:建议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共享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发布信息、举办技术成果推广会和企业需求见面会。二是共研技改难题。邀请院校专家教授到企业实地考察,组织院校对接帮扶,对症出策。三是共建培训基地,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为企业在职员工学历提升提供服务,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及认证工作,承接和开发社会服务及教育培训项目,开展“1+X”证书试点。四是共促学生就业。校企双方以订单班等多形式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姜  昊委员:建议利用洪山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一是建立区大学之城办、教育局、文旅局、科协、高校、中小学、社区等多方联动机制,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专门人员,建立工作专班,加强日常工作沟通,定期对接双方需求。二是加强经费支持,发挥高校博物馆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满足社区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三是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助推“双减”工作。

                                                    

  姚  华委员:建议联动创意天地、北港片区、长江崇文广场三方资源,推动文创和科创渗透融合,打造“长江崇文广场—武汉创意天地”的数字经济产业带。一是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数字经济产业带建设。二是发挥产业联动效应,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定位上,创意天地以数字创意为重点,长江崇文广场以数字内容为重点,北港片区以数字制造为重点,在三个集聚区之间形成产业联动效应,并辐射融创智谷、街道口等区域。三是政策驱动,外引内育龙头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抓住本土龙头企业扩张的机遇,同步开展异地招商,吸引龙头企业入驻洪山。四是因势利导,发挥“大学之城”人才和高校成果优势。加强高校与企业和园区的合作,促进 “产学研”体系充分运转。五是基金引导,加大金融资本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洪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为依托,加强洪山科投与企业之间的联动。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促进文化企业多元化渠道市场融资。

                                                    

  骆为民委员:建议充分发挥商会的作用,助推洪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政策性扶持。对新加入洪山区的异域企业和商会,在工商注册、项目审批和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二是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商会会员企业家开展“红色之旅”,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领会员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三是加强会员企业数据库建设。构筑支撑商会和企业发展的新平台,邀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家来洪山与商会会员企业互动。四是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基层商会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更好的为商会服务。

                                                    

  程红霞委员:针对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建议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紧跟时代潮流,紧跟热点事件,抓好“八五”普法规划的落实。二是加强对《宪法》、《民法典》的宣传,确保这两部法律的贯彻落实与深入人心。三是对不同的普法对象采取不同的普法方式,精准施策,注重实效。四是线上线下结合,充分运用各类平台、各种地点,营造全社会参与、全员参与、互相普法的良好工作局面。五是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法律服务跟进,减少法律风险。

                                                    

  胡  浩委员:建议围绕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周边,打造重点创新街区,逐步形成一校一园的发展格局,着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一是以柳园路作为主线,建设创新创业园区的产业聚集区。二是联合高校和企业,打造属于洪山区自己的品牌,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吸引一批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项目留在创新创业园区内孵化成长。

                                                    

  吴廉卿委员:建议进一步推动洪山全民健身活动,一是正确引领,加强宣传,推动洪山全民健身战略全面落实。二是积极打造多形式、多层次的专业健身机构。三是运用多元主体,吸引社会资源资金积极参与。四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统筹疫情防控,多元途径推动全民健身。

                                                    

  李宛玉委员:关于进一步完善“百万大学生留汉”住房保障政策的建议。一是放宽人才公寓入住条件,细化家庭在本市无自有住房要求,降低申请门槛,并解决好购买期房到实际交房前住房空缺阶段的实际困难。二是放宽现行政策要求,延长补贴年限,降低房屋基础租金及提升住房补贴力度双管齐下。三是扩大人才公寓的房源范围,与市场中的长租公寓品牌进行合作,丰富房源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增加房屋覆盖面。四是提高人才公寓配套标准,提升居住舒适度。对房屋内部的设施配套做出一定程度的升级改造,从房屋装饰和居住舒适性上提高大学生的居住质量,让留汉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巫世峰委员:提出加强美丽洪山建设。一是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培养顶尖人才。二是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做好洪山百年规划。三是促进高校资源的互通、推动高校设施的共享、实现校城景观互融。四是打造一条或多条大学之城特色街道,塑造丰富多变的街道景观,加强城市特色风貌塑造。

                                                   

  严中兴区长:大家的发言贴近实际、见解独到,抓住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和要害,抓住了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关乎民生幸福,关乎洪山发展,体现了政协委员们较高的参政议政水平和高度负责的政治担当。一是聚焦区校融合、创新发展,既凸显发展主题又彰显洪山特色;二是聚焦产业转型、产业升级,既立足洪山实际又着眼洪山未来;三是聚焦服务百姓、保障民生,既体现为民情怀又展现责任担当;四是聚焦美丽洪山、品牌洪山,既谈到品质生活又说到城市名片;五是聚焦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既关注社会焦点又回应治理难题。对于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后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梳理、研究、吸纳,切实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加快发展、推动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