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北港工业园建设”“中小学教育”及“城中村产业用地利用”的意见建议

作者: 来自: 时间:2021-02-24

  在区政协九届十次常委会议上,政协常委、委员围绕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北港工业园建设”“中小学教育” 及“城中村产业用地利用”积极建言献策。现将意见和建议整理如下,供区委、区政府领导参阅。

  一、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对民营企业法律宣传力度,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洪山区同心律师团等专业团队走进园区、走进孵化器、走进众创空间,定期开展专题法律讲座和法律咨询。积极探索对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的机制,创新法律援助向小微企业倾斜的制度,为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救济等服务。帮助民营企业建立法务部、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司法机关要加强涉及民营企业家案件的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2.持续做好银企对接服务。为民营企业和银行的联系沟通搭建平台,合理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改变思维方式、经营理念,适度放宽融资条件,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在管理、信用记录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指导。

  3.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水平。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听取民营企业反映和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工商联和行业商协会作用,为民营企业和政府部门搭建顺畅沟通的桥梁。加快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信息共享、服务聚力、联系沟通提供平台保障。

  4.建立完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从全区层面进行统筹,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园区建立帮办代办中心,在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立帮办代办人员、帮办专家团队两支队伍(20人左右),给予财政经费保障,尽快建立健全全区“两中心、两队伍”帮办代办工作体系,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完善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

  5.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科学制定产业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增值税实质性减税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普惠性减免税费政策落实。按照上级部署,落实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大力清理转供电加价行为,确保终端用户电价零加价。以政策支持的形式反补企业,每年区财政收入的固定比例支持产业发展,按照税收贡献和企业研发投入情况对企业进行支持。税收端按产业类别不同,调整奖励比例。研发端,按照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的思路,按行业及企业研发投入实际情况进行奖励支持。对于注重研发的中小企业,可以在研发投入奖励上加大支持系数。

  6.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推行并联审批主协办工作机制,完善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深入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改革,拓宽情景式审批服务范围,优化审批流程。围绕服务改革创新、业务应用协调、营商环境优化、便民服务提升,推进数字洪山建设。

  7.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高校在本地创新创业政策制定、落实中的参与,释放高校创新创业势能。做实做优“大学之城创业者联盟”等六大联盟体系,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服务。围绕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大消费等重点领域,鼓励产业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与高校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联系,定期组织企业进高校,开展成果对接。加快专业化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聚焦特色产业方向,提供专业化、国际化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民营企业自建或共享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研发团队建设,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给予一定补贴。

  8.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项目开发,建立完善的招商项目库。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进区投资,特别是重点引进龙头型、战略型、辐射型的重大项目,带动全区产业升级。对重点外向型企业和重点产品给予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强对企业品牌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质量管理、鼓励产品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品牌宣传中的作用,借助政府公信力对企业和产品进行宣传,助推“武汉品牌”走出去。

  9.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氛围。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定期组织区领导与各部门共同参加的现场办公会,解决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建立面向企业家的政府决策咨询制度,涉企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民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充分听取企业家意见。开展基层作风巡查、双评议等专项治理活动,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的质量。对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

  二、关于“北港工业园建设”的建议

  1.加快编制北港科技工业园控规升级版城市设计对北港科技工业园进行整体升级,土地使用方式更集约,进一步提升区域城市形象。开展北港科技工业园控规升级版城市设计,指引园区整体空间发展,明确地块的详细控制要求。由区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启动规划编制,区规划分局与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充分考虑园区企业与投资方的各方利益,整合资源,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工作。

  2.加快推进园区现有项目建设力度。天辉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是园区唯一执行中的项目,一期工程预计2020年春节完成,二期工程预计2021年10月完成建议加快该项目推进建设力度,早日竣工,早日投产。

  3.加快园区两个储备项目的规划报建。绿洲云网ICT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可带动我区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利于我区对接新一轮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利德创新大厦项目拟利于吸引高端优质企业入驻,开展和高校的高度专业合作。

  三、关于“提升城中村产业用地利用效能”的建议

  1.建立统筹推进管理体制。由区领导挂帅成立区级产业发展办公室,建立“政府统筹、街道搭台、部门联动,村级主导”管理模式。摸清底数完善动态的信息“一张表”、在线“一张图”。结合上位规划与区域特点制定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区域规划咨询引导。一方面对已有政策和法规支撑可以解决的问题,引导各村认真学习、吃透精神,用足政策。如容积率提升、小面积地块的规整、产业用地的占用补偿、村集团用人政策、土地变性费用减免等问题。另一方面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租赁住房建设、生态控制补偿机制等类目,市、区政府出台实施指导意见,鼓励先行先试,建立对产业用地的法规支持与引导机制。

  2.超前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对已进行或即将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区域,超前规划和建设医院、学校、道路、商场、公园等基础公共设施。做好杨春湖、青菱、白沙等片区区域品牌的培养与区域亮点的打造,在产业引领与产业聚集上下功夫,打造有利于文化创意、新媒体、生物医药、大数据应用等新兴行业成长的氛围。做好高科技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与各城改集团的互动对接,将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四创联动”机制引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在产业用地开发相关手续办理方面,向企业提供专业高效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3.探索统分结合招商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向各主管部门、街道、村集团、用地主体,进行产业用地政策、资讯、招商的宣传与引导。对分散在各村的产业用地,依然由各村主导,政府加大服务与支持力度。加强各街、各村的资源整合与商务互助,形成产业集聚、要素共通、信息共享、多元互生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改变目前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面。对杨春湖商务区、青菱11村1场等大面积产业用地统一管理,整体招商。探索实施“人才+产业+资本”模式,实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助力一个产业发展,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倍增效应。

  4.打造产业干部培养体系。加强城改集团班子建设培养领头雁,打造好班子,建立健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用人机制,激发新常态下的干事创业热情和积极性。开设高级研修班,组织各集团班子成员集中学习、外出调研,强化规矩意识、提升综合管理与市场运营能力。在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多配备和培养专家型干部。结合大学之城建设,组建洪山产业发展的专家团队。

  5.完善联合监管督导机制。总结近两年三资监管平台运行的经验,把产业用地项目及时接入,升级监管平台,做好帐务由村委会向村集团的平稳转移。严格执行对城改集团资金流动性的审批程序,建立三资流动风险预警制度。城改集团骋请有资质专业财务公司和专业律师团队,加强村集团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街道、区更新局及规划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监管督导机制。

  、关于“中小学教育”的建议

  1.政策层面。区委区政府主导,教育局牵头,联合区商务局、文化旅游局联合制定《关于支持引进发展中小学科教研学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主要研究确定洪山区科教旅游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洪山区科教旅游服务机构的落户优惠、洪山区科教旅游服务机构的责任义务等内容

   2.品牌层面。做到我有他无抢先占位邀请北京海淀、上海杨浦区(松江区、浦东新区)、厦门集美区、西安长安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国内科教研学服务机构、基础教育专家,择机召开全国科教研学圆桌会议。

  3.产品层面。支持基于洪山资源的科教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委托华中师范大学,并联合区内其他高校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课题组,研发中小学科教研学课程体系标准;依托洪山高校特色专业,积极推动优秀研学服务机构研发出版科教研学课程,如激光是如何产生的、会跳舞的机器人、虚拟探矿、种在水里的蔬菜等;采用“专家请出来,校园时间差”的方法打造以区内高校为核心的科教研学线路。

  4.端口层面。筹备建设教育局直属华中研学总部(营地)解决接待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目前全国40家国家级研学营地(湖北宜昌和荆门各有一家),教育部对国家级营地一般年资助300万元,重点营地(包括宜昌)两年资助1.2亿元,武汉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研学营地,华中研学总部将成为吸引中小学生跨地区到洪山研学拉动研学市场,提升研学服务水平撬动洪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广洪山研学产品和大学之城品牌的关键端口。需要区委区政府在经费、空间和编制上给予必要支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