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山区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 来自: 时间:2023-08-24

  社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场域,在优化社会服务、维持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基层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新时代在洪山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的指导下,各社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入手,以党建引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社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荣誉称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社区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现阶段社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都有待加强

  社区工作人员还没有完全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还没有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对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在工作上仍然延续以前传统民族工作思路,以关注民族差异性为主,还没有对聚焦民族共同性引起重视。对社区居民而言,家庭生活和社区环境是比较关心的重点,而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社区如何更好地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与发展需要。

  (二)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基层干部培训教育面临困难

  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是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证。社区虽小,但功能齐全,因而对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而现阶段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薄弱和工作力量弱小等问题,制约了社区工作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开展。社区虽然有一名负责民族宗教工作的人员,但该工作人员往往还肩负数职,如负责财务报销、环境卫生整治、政策宣传等事项,疲于应付,上面检查什么,就突击完成什么,工作无法抓住重点,出现社区民族工作常态化不够,阶段性突出的特征,制约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进。同时,基层干部受教育培训机会较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上认识不到位、行动上难以贯彻执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难以找到切入点与着力点。

  (三)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参与度认同度还不高,不利于社区政治共同体的形成

  居民对社区治理参与度较低是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突出问题。社区民族工作仍然局限于少数民族一般性事务工作,民族工作的主体仍是少数民族,没有把广大汉族居民纳入民族事务与工作当中。广大汉族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力军。以致调研时联系社区会得到“某某拉面馆关门了,某少数民族回家了”不能入户调研、不能召开座谈会等理由。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和活动缺乏积极性,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不强。社区居民之间也缺少交往交流交融,缺少对社区的认同意识。

  (四)社区各民族间文化交融较低,文化共同体建设处于薄弱环节

  虽然各社区通过建立文化交流中心和举办文化活动的方式,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民族文化交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是,由于散杂居地区社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比例悬殊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交流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居民缺乏参与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文化交融度较低,各社区并未形成民族文化互嵌或交融的态势,文化共同体建设处于薄弱环节。

  (五)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缺乏考评机制

  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还没有建立考评机制,没有像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或卫生清理与文明城市建设等工作那样有着清晰透明的标准要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多是以自愿、协助为主,没有将其纳入社区评价体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导致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缺乏内在动力。

  二、加强洪山区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建议

  (一)高校+政府+社区协同合作,提高社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大学之城,智汇洪山。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势,加强高校、政府和社区的协同合作。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的组织协调下,借智高校为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关知识的培训,营造高校参与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良好环境。同时,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与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或基地等单位合作,策划宣传方案,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同时利用宣传栏、宣传册、漫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社区宣传。

  (二)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与基层干部培训

  一方面,增强社区民族工作力量,建立社区党性强、政策水平高、业务精、能力强、热心社区民族工作的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培训,建立常态化的学习机制,编制具体的工作手册,便于实施与考核,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采取委托高校开办短期培训班,邀请民族问题研究方面的专家为社区工作人员举办讲座或者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社区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政策认知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完善政治共同体构建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扩大基层党组织队伍,将各民族的优秀群众吸纳到社区党组织队伍中,建设一支多民族的社区党员队伍。二是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对象是包括少数民族和汉族在内的各民族,充分发挥各民族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三是鼓励社区成立志愿者队伍或社会组织,进一步加强居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打造一个在政治与道德规范上形成共识、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并以社区为代表来体现这一共同利益的基层社会集合体,进一步构建并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政治共同体。

  (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促进文化交流的常态化机制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二是以打造民族文化馆或民族文化长廊、挖掘社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方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社区居民的相互了解。三是整合社区资源,联合辖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依托并发挥其各自优势,建立促进文化交流的常态化机制。

  (五)健全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考评机制

  健全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考评机制,推动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规范化。首先,相关部门对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形式、内容加以指导与监督。其次,制订考核标准,明确考评机制,并制定奖励措施。再次,将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或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的重要依据。

附件: